大足黑山羊,擁有超過百年的養殖歷史,自2003年被西南大學張家驊教授發現其獨特價值后,大足黑山羊便開始了從邊緣到中心的蛻變之旅。其獨有的純黑色毛皮、高繁殖性能以及適應力強、營養價值高、肉質好的特質,使其在國內外市場上廣受歡迎。目前,大足黑山羊已經成為大足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產業,已建成市級資源保護場2個,國家級保護場1個,各類擴繁場(戶)700余個。2023年,大足區大足黑山羊存欄19.66萬只,出欄25.29萬只,年綜合產值超過10億元。
注冊商標 獲得認可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遺傳資源,大足區各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2008年,“大足黑山羊”成功注冊商標,正式獲得了法律層面的保護。隨后在2009年,該品種被審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進一步確立了其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隨著大足黑山羊產業的不斷擴展和深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需求也日益增加。2011年,制定《大足黑山羊》等地方標準3個,獲準大足黑山羊29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2012年,獲準31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實現了大足黑山羊及產品的商標保護全覆蓋。2013年,再制定系列地方標準3個,使地方標準數量達到6個。2014年,大足黑山羊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20年被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些商標及榮譽均標志著行業及國家層面對大足黑山羊獨特性和價值的全面認可。
科技創新 積極推廣
為了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大足區科研和技術革新。建成市級黑山羊科技專家大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大足黑山羊研究院,持續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團隊成員主持或參與有關科技項目20余個,集成推廣科學養羊技術10余項,獲專利22項,聯合培養本科以上人才688人,場長20余人,示范帶動2000余戶從事養殖。推廣大足黑山羊至綦江、武隆、黔江、奉節等重慶15個區縣,以及廣東、廣西、福建等10余個省市,為全市種業振興和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強化監管 法律維權
大足區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針對假冒大足黑山羊產品進行嚴厲打擊,維護大足黑山羊的品牌形象;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針對侵權行為采取法律手段,保護大足黑山羊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有效地保護大足黑山羊的知識產權,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大足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確保大足黑山羊的遺傳優勢能夠得到有效傳承和利用,進一步推動大足黑山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區域經濟增添新的活力。